祝寿的风俗及寓意

时间:2024-10-26 06:20:13
祝寿的风俗及寓意

祝寿的风俗及寓意,在中国,人们喜欢在生日这一天举行祝寿活动,俗称“过生日”,这种风俗是在南北朝时开始流行的,那么祝寿的风俗及寓意有哪些?

  祝寿的风俗及寓意1

01什么年龄才能“过寿”?

对于现代人来说,“过寿”这个词语的使用频率较低,无论是年轻人还是长者,官方还是民间,人们更喜欢使用“过生日”来庆祝自己又增长一岁的日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词语使用频率的多与少,与社会发展和习俗的演变关系密切。

字典解释,“寿”作形容词,指的是活得长久,年纪大;作名词,指年纪、生命。“过寿”,就是为老人做寿。

而且,《尚书》中关于“五福”的记载,居第一位的就是“寿”,有“寿为先”的说法。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彭祖、寿星等经典的年画形象,蟠桃盛会、八仙庆寿等神话传说,无不体现着,古人对生命的憧憬、对长寿的向往和尊重。

这和古代民众平均寿命较短有关。按照学者的研究统计:在清朝,古人平均寿命虽有所延长,也才到33岁。在清以前,古人绝大多数人活到30岁都不易。

在这种社会状况下,整个社会就特别尊敬长寿之人,认为他们是有福之人。如果能活到60岁还健在,生命长度超越平均寿命的两倍,他们过生日就会被称为“过寿”“做寿”。

毕竟,这放在当时医疗、生存条件恶劣,战争频发的社会里,他们的长寿确可以说是个“奇迹”。如民间就有“生日年年有,寿诞六十首”的俗谚。

过寿,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古人更是如此。儿孙们会为过寿老人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表达对老人的祝福和敬意。来祝寿的人大都是子女、女婿、晚辈、至亲和好友等。

  

02过寿有什么祝寿礼俗?

“百善孝为先”,在中国传统礼俗环境中,人们庆祝寿诞,寄托着希望长寿的愿景。

庆寿诞是小辈对长辈应尽的孝道。由此便产生了祝寿礼俗,成为传统养老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献酒上寿”可以算是祝寿礼俗的雏形。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每逢佛诞之时,人们会举办大型的庆祝佛诞活动。受佛诞活动的普及和氛围影响,民众潜移默化地有了“庆生”的想法。

再加上,古代有“帝佛合一”的说法,皇家庆生活动,随着统治者的重视和要求,逐步规范化、官方化。上行下效,民间也有了庆生活动。

如江南地区发展出类似“抓周”的生日活动。当时,人们过生日是为了感谢父母。

后来,古人越来越重视为老人过寿,一般会在家自设寿堂,寿堂必设在正屋厅堂,周围挂起大红寿幛,桌子上放着寿面、寿果和用麦面或米粉做的“寿桃”。

过寿的老人会被称为“寿星”。寿宴上,晚辈要向寿星行礼拜寿、献祝寿词。寿星会向宾客赠送“寿桃”,暗含了赠寿的意思。上层社会或富裕人家还会雇请戏班,演出寿戏。

人们会准备带有吉祥寓意的过寿食物。如宴席上有鱼,代表年年有余,祝福老人未来的日子越来越好。鸡蛋代表着圆满、好运,吃鸡蛋意味着老人以后会顺顺利利。

如果条件允许,比较讲究的人家,出嫁的女儿会提前一天为老人庆祝,这叫做“暖寿”。

寿诞当天,由寿星的儿子在自家承办的庆祝活动,叫做“正寿”。

03民间过寿的禁忌有哪些?

在民间,人们非常重视寿诞礼,由此也形成了很多习俗,尤其是在寿诞礼上,有很多的过寿禁忌。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主要的.禁忌。

一是“做九不做十”。这是说在过正岁生日时,如60岁生日必须在59岁时过,70岁生日69岁过。主要是源于“九”谐音“久”,寓意活得长长久久;“十”谐音“死”,不吉祥。

从传统文化角度而言,农历新年初一才是一年的开始,古人遵循礼节,按照阴历日期过寿。这个习惯一直沿用到现在。

二是给老人过寿要持续。家人如果开始给老人过寿,需要年年都要过,如果中途停止过寿,按民间说法,意味着老人的寿命将止,不吉利。

三是特殊年龄过寿要隆重。如陕西地区,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的俗谚。过73岁和84岁的生日,这是家人祝福老人跨过死亡门坎,能够福寿绵长。

有些地区,老人在60岁到80岁时,有过寿要低调的说法。正寿里,家人给寿星做碗长寿面,就是对老人最大的孝顺。

四是“尊亲在不敢言老”。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健在,子女到了该过寿的年纪,也不能在家过寿。当然,现代社会对此要求不太严格,很多人就抛弃了这个禁忌。

不同地区对传统风俗有不一样的理解,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过寿禁忌。人们只有了解更多给老人家过寿的禁忌,并遵守这些“规则”,才不会被指控“不懂礼数”或面临社会排斥。

春秋不老,耄耋重新。

禁忌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是百姓希望避免灾祸,获得吉祥、幸福心理的体现,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社会形态和时期。有些禁忌可能毫无道理可言,但在民间却得到普遍遵守和认同。

对于过寿禁忌这件事,无论是“做九不做十”,还是父母在、不过寿,它们的存在和流传,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寓意,不能一票否决。

  祝寿的风俗及寓意2

祝寿的礼仪

中国人给老人庆寿并无严格的仪式程序,仅有大致的章法。一般是,寿辰之日,先把祖宗的神主牌位请于神案之上,点燃香烛,鸣放鞭炮,寿诞老人穿戴一新,率全家拜祭。之后,老寿星端坐寿堂椅上,晚辈们衣冠整齐,恭恭敬敬依次磕头祝寿,并献上贺寿礼品。祝寿磕头为“寿头”,“寿头”是必定要磕的,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磕头,就变为三鞠躬。

祝寿完毕,寿宴开始,众人给寿星敬酒,寿星把寿糕、寿蛋、寿果等吃食分给众人,众人踊跃嚼食,说是替老人“嚼灾”。长寿面是寿宴上必有的食物,吃面时,儿女们要把自己碗中的面条拨向老人碗中一些,谓之给老人“添寿”。

寿宴后稍事休息,大家陪老寿星看戏、看电影。晚上请执事人等吃酒答谢。寿礼便圆满落幕。

  

1、在我国民间,60岁之前为“过生日”,之后为“祝寿”。每逢60、70、80岁等称大寿。亲朋好友要随带必要的礼品——寿礼或寿联。更重要的是,对老人讲讲祝寿、宽慰、开心的话,使其愉快、长寿。

2、来拜寿的宾客或亲朋好友要注意衣冠整洁,最好穿色调明快的服装,忌穿给老人祝寿时,按照民间礼俗,就座时应该是“寿星”坐在上首正中。其余的'客人,要按照年龄辈分就座,而不能像平常宴客一样让官大、钱多者坐尊位。“皇帝老子做客,东道主坐上”,这是民俗礼仪对座次安排的一般看法。虽然,就座时,大家会谦让一番,但最终还是要按照年龄辈分坐定。

寿宴上,依照习俗要对“寿星”敬酒,并说些祝贺的话,所致之辞可繁可简,简单地,说几句祝福的话即可,繁杂的可以历数当事人生平业绩,并表示大家的美好祝福。但切忌说不吉利的丧气话,否则会使老人感到有不祥之兆。敬酒时要顾忌到老年人的酒量和身体状况,切忌强行劝酒,以免伤害老人身体。

3、祝寿的宾客一般要携带寿礼,如寿桃、寿糕、寿面、寿烛、寿屏、寿幛、寿联、寿画等,字画多以松、鹤为内容;也可以送一些对方喜欢的有象征长寿图案的艺术品。

当然,还可以送好酒、好茶、手杖等老年用品或服饰。现代社会,人们十分时兴送鲜花、花篮和盆花等,也有赠送代表健康长寿的文竹、万年青、小榕树、罗汉松,以及菊花的。当然,辞别时,要向“寿星”及其家人再三致谢,并祝老人健康长寿。

《祝寿的风俗及寓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