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且高压的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但是少有人愿意承认这一点。心理医生——虽然有庞大的人群在内心里真实地呼唤他们,但是寻求心理救援的人却少之有少,因为承认自己心理问题本身就很有问题,是懦弱、退却的表示,如不是内心难以支撑或者非常坦然,是不能轻易示人的。只有在夜静人深之时,或者旁顾无人时,才会拨动心理咨询的热线——将自己隐身在电话的一端,寻求安全的屏障。或者去订阅《心理》,定期地做一些自己疗治。《心理》杂志聪明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走专业路线——那是专为患者准备的,而是把它办得像时尚杂志,貌似为一种新的兴趣和生活方式准备的,偶尔还可以堂而皇之地交流和探讨一下。
有一些心理疾患带有相当的普遍性,人们寻求其它方式来施疗。比如饮酒,有的是抒发自己的不得志,有的是弥补自己的男儿气。比如打麻将,四方阵摆开,厮杀一夜,智慧也好,运气也罢,好象在朋友之间取得了新的排序方式。美食爱好者,在大啖四方之中,寻得了生活的满足感,人生的单薄和苍白,用所谓的饮食文化和高超品味得到改写。喜欢购物的人,那种补偿消费的心理,就更不用提了。当买到某个品牌最新款的服装时,人生所有的缺憾都可以暂时搁置,直到下一次缺憾来临之际,又一款新品上市了。
人们接受品牌的心理治疗比较容易。大量的消费品牌和消费行为缓解了人们的心理疾患,特别是奢侈品。
LV前不久的一次全球性品牌广告运动,就洞悉到了女性内心的暗结。作为时尚大牌,因为稀缺的皮草和精致的手工,以及不知源自何处的奢华传说,令从贵妇到年轻女子,都痴迷不已,但难免被人视为浮华之物,所以LV一改花团锦簇,赋予品牌以“生命是一场旅程”的高深主张,挽着LV皮包的女人,一霎间成了有思想的哲人,在人生之旅中探求灵魂的真实,把那些醉心于时尚的男男女女,从满街晃动的肤浅嫣紫中解救出来。
如果是仿冒品呢,购买它的大多是渴望摆脱劣质感的女性,当拥有LV的花纹时,感觉到了某大的安慰,来自不识货的人欣羡的目光,可是过后呢,劣质感只会变得更加严重。
对大部分普通大众来说,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包括:
性压抑
暴露欲
叛逆表现
自卑:自我否定
孤独
心理虚空/迷惘
偏执狂
贪婪
逃避
劣质感
对衰老的恐惧感
害怕失败
品牌沟通只要了解这些病症,对症下药,就是释缓消费者内心的痛楚而获得成功。一旦消费者上瘾,品牌就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
为什么幽默广告大多效果不彰因为幽默充其量只是一小瓶可乐汽水,实在是难以深入到人们的内心——对大众、对成功者、对刚入职场甚至只是准备跨过人生独木桥的高中毕业,哪一个不是时不时感受到伤痕累累、心力交瘁、危机重重幽默——看看冷笑话好了,不必掏钱。
成功是成功者的墓志铭。我们对成功是如此的汲汲以求,不过是为了解决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我们在这个苦难深重的世界如何能够活得像模像样可是成功似乎永远没有终点,我们以为山顶就是目标,哪知到达山顶之后,却发现上面又长了一截山峰。甚至还有横亘的沟壑,不知哪里会跌足。即便成功已经足可慰怀,可是成功之后了,何以为继公众意识中对于富二代的讨伐——或许已被偏颇地放大了,但无不如一支支利剑,刺入家族创始人的心脏。国内最成功的私人银行,无不拿这一点开刀。
今天的中产阶层似乎正在广阔的一二线城市膨胀,但是这个群体越膨胀,城市上空的气氛就更加紧张和焦虑,甚至是乌云压顶。中产阶层大多是内心深处缺乏勇气的人,面对上流阶层,不得不低眉顺眼,对于后起之秀,却是又惊又怕。那些不言自明的品牌,快快来拯救我吧!汉兰达,定位于全领域SUV,让驾驭者——城市中产阶层似乎拥有了无所不能的能耐,获得了突破的力量。当有一天,来自网络上的一小条不经意的消息露出来——汉兰达的爬坡能力居然还比不上QQ,那些中产阶层的车主的内心,便轰然坍塌。